消费警示

微信购物、海外代购须谨慎

发布时间 : 2015/2/9 11:12:28 / CLICKS : 1523

本报石家庄讯(记者李建)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发布2014年度投诉受理情况分析。分析显示,虽然传统消费仍是投诉重点,但在网购、手机软件应用等新兴消费领域,消费者维权意识、证据意识普遍不强,需提高警惕。

2014年度,石家庄市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各类信息95338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7.8%;其中投诉8850件,占受理总量的9.28%,调解成功率为95.98%。

从消费分类来看,消费投诉量较大的还是服装鞋帽类,其占投诉总量的11.42%,较去年同期增长6.53%;其次是电信互联网服务占比11.32%,家用电器类占比10.92%、家居用品占比8.45%、交通工具占比7.73%、通讯产品占比6.69%、装修建材及服务占比4.16%。日常生活消费仍占主导地位,消费量大、投诉比重较高。传统消费仍是投诉重点。

统计显示,商品类占投诉总量的73.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55%;服务类占比26.1%,较去年增长了近一倍。可以看出,消费趋向逐渐由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消费者选择到某一门店消费,不仅看重商品品质,更为看重的是经营者的消费环境、服务能力和售后保障,而往往经营者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意识淡薄,售后服务跟不上,引起消费争议和消费者不满。

分析显示,美容美发及洗浴服务、交通工具类消费投诉增长较大。美容美发、洗浴服务受理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41.72%,交通工具类受理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26.49%,这两类增长幅度较大。究其原因是消费比重增加,在一些消费环节中,商家隐瞒商品或服务真实信息、消费者忽略签署正规有效合同、商家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及强制条件、服务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等等。

同时,新兴消费领域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需引起重视。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手机、互联网的应用,网络消费和便捷应用软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尤其受年轻人消费者的追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利用互联网、微信、海外代购等形式购物,如微信、微店、微淘等。一些不良商家钻空子,销售“三无”或假冒伪劣商品,当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或上当受骗,会因无有效购物凭证和明确的被诉方等原因导致证据不足,造成维权困难。

春节临近,新一轮消费热潮也将随之到来,石家庄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警惕消费陷阱,理性、合理、安全、健康消费,不要轻信商家的促销及广告宣传,注意索要有效购物凭证和签订正规合同,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及时投诉维权。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友情链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国联合商报社|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中国工商报|中国质量报|中国消费者报|国际商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经营报|中国旅游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
中国环境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服装报|经济参考报|中国交通报|名牌时报|消费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建材报|中国计算机报|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