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调查

贵金属饰品“猫腻”曝光:或短斤缺两或虚标含量

发布时间 : 2013/11/1 / CLICKS : 1619

 被一些商家夸赞为“健康晴雨表”的银首饰,实则是含铅量超标的问题产品。市质监局昨天曝光6批次在近期专项监督抽查中“落马”的市售贵金属制(饰)品。其中,上海南汇浦东商场有限公司销售、上海翠达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翠达”925银孩儿镯(生产批号:0005586),不仅贵金属实测含量与标示不符,更被检出过量的有害元素铅,质量问题严重。

  另外5批次贵金属制(饰)品主要问题都集中在贵金属实际质量和含量与标示不符这两方面,涉及“上海金店”、“恒泰大通”、“中国龙黄金”、“周六福珠宝”等品牌,销售这些不合格产品的涉及上海豫园商城工艺品有限公司、上海莘庄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金亚饰品店等单位;而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商则包括深圳市粤豪珠宝有限公司、思裕珠宝(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周六福珠宝有限公司等。

  标准要求,产品的贵金属含量实测值应不低于标称的贵金属纯度的千分数最小值;而产品的贵金属质量实测值与标称值的误差也有严格规定,其中,银制(饰)品质量称量允差为-0.1克,金、铂制(饰)品质量称量允差为-0.01克。消费者在购买金银饰品时,应要求商店进行重量复秤,以免短斤缺两。

  此外,根据《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金饰品以“千足金”(金含量不低于999‰)、“足金”(金含量不低于990‰)、“18K金” 或 “金750”(金含量不低于750‰)等表述,理论上并不存在“千足纯金”、“纯金”和“24K金”的说法,消费者应注意观察贵金属饰品的外观和饰品印记,看其是否与销售标签牌及销售发票一致,并认准权威检验机构的检验证明或合格编号。如有纠纷,可向12365或12345进行投诉。 来源:解放日报

友情链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国联合商报社|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中国工商报|中国质量报|中国消费者报|国际商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经营报|中国旅游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
中国环境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服装报|经济参考报|中国交通报|名牌时报|消费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建材报|中国计算机报|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