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者不差钱 补充装很小众

发布时间 : 2012/7/26 / CLICKS : 1299

       消费者“不差钱” “补充装”很小众

  大声呼吁“包装物减量”时,我们回想起了曾经的“零拷”生活;但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不差钱”,“补充装”很小众。

  记者连续采访了多家超市后发现,这种近似于“零拷”的经济包装,在目前的市场上真要找起来还常常会落空。

  为了买一袋洗衣柔顺剂的补充装,李小姐找遍了家门口的多家便利店,“统统是二十多元的大瓶装,根本找不到补充装”。于是,李小姐来到离家两公里外的大卖场,这里总算找到了她要的补充装,而且是最后一袋。“袋装补充装放在货柜的最下面的一排,要不是我蹲下来,还真看不到”,李小姐抱怨连连。

  低碳达人李小姐一直对补充装情有独钟,原因是“经济实惠”。她说,现在国内的补充装多数集中在洗衣液等洗化类产品,便利店根本不进货,大超市也常常断货。此外,在很多超市,补充装往往都是和正常装捆绑在一起,“这种‘搭售’,更像是用来吸引消费者的一种优惠”。

  补充装“不冷不热”的状态让李小姐很疑惑。而这一疑惑,在某洗护品牌促销员张小姐那里得到了解答。做了十多年的专柜促销,张小姐深知厂商、消费者与补充装之间的微妙关系。她告诉记者,目前一些正常装洗护产品的包装费用要占到售价的30%甚至以上,但对于厂家来说,生产正常装的利润要比补充装的利润明显高一些,因此更多的厂家宁愿多生产包装考究的正常装。

  “当然,也有很多大品牌愿意生产补充装”,张小姐补充道,“但市场的反应让厂家挺疑惑”。张小姐解释说,这些大品牌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那些收入丰厚的中青年群体,这些人消费心理很奇怪,“他们认牌子、图方便、不差钱”。这些人用完一瓶洗发水,总是再买一瓶,对于需要倒来倒去的补充装,他们并不热衷。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令厂家对生产补充装没有热情。

友情链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国联合商报社|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中国工商报|中国质量报|中国消费者报|国际商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经营报|中国旅游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
中国环境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服装报|经济参考报|中国交通报|名牌时报|消费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建材报|中国计算机报|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