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品牌创优网!
 
双11购物,这“六招”可避陷阱
2017-11-08 08:44:28 浏览:1233
    

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揭丽萍 记者 朱海)每年双11都是消费者购物的高峰期,也是投诉的高发阶段。11月6日,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双11网购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注意6个方面的问题,理性购物,科学消费。

  选择正规购物平台。消费者网购时应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专业性强、信誉度高、交易量较大和售后有保障的电商平台。不要轻信网络引擎的搜索结果,也不能轻信和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更不要在没有任何资质认证的网站下单。消费者需注意,符合规定的网络交易平台会在其首页醒目位置公开网络标识,主页下方一般会有ICP认证标志、“红盾”标志。

  小心低价陷阱。消费者选择网购前,要多对比商品线上线下的价格。消费者还应留神先提价再降价的“假促销”,对网购促销广告要核实折扣的真实性,最好通过多个平台、多种渠道了解所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情况,提早关注自己准备购买的商品,留意阶段性的销售价格,避免被卖家“先提价再打折”的虚假打折行为所蒙骗,防范网购中高价低质、低价劣质陷阱。

  留意促销规则。“定金膨胀翻倍,支付尾款时满减,无门槛跨店活动,叠加红包和优惠券”,各大网络购物平台在双11活动中往往会推出很多优惠的活动,各种活动规则不一,消费者在购物前要弄清活动的详细情况,注意了解并明确商家对于优惠活动的种种前置条件。《合同法》规定,“定金”具有处罚性,一旦支付,不可退;“订金”的性质主要是预付款,如果消费者一方不想购买商品,可以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返还。消费者不要盲目支付定金,正确区分“定金”与“订金”。同时,谨防部分商家随意扩大或缩小“七天无理由退货”“三包”等使用范围,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在付款前找商家确认清楚,避免因为误读而造成钱财的损失。

  谨慎选择支付方式。网购尽量选择信誉度高的卖家购买,并选用安全可靠的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确认无误后,再确定付款。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网站,不要轻易输入银行账号密码,不要轻易点击卖家通过短信、QQ、Email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链接或图片,以防误入“钓鱼”网站,或者进入木马程序,更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转账至私人账户。

  签收前要验货。注意保存有关单据,商家送货时,购买者务必当着快递员的面检查商品,注意核对货品是否与所订购商品一致,有无质量保证书、保修凭证等,同时索取购物发票或收据,以便在遇到所购商品与广告宣传不一致时要求退货。如检查发现问题可以拒收,要请快递公司出据证明,立刻和商家联系,商家不同意的话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

  保存购物证据。网购期间,消费者要保留消费凭证,对于“抽奖秒杀活动”应保留活动细则、礼品清单、订单细节等相关促销优惠政策的截图,方便维权投诉。购物后应妥善保管订货单、发货凭证、发票等购物凭证,同时注意保留电商承诺或协议、消费者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下单后要保存相关电子单据票号,如需退货应注意保留退货凭证(快递单号等)。消费者一旦与电商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客服网络平台发起维权投诉,也可以向网店或网站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消协组织等投诉维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