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品牌创优网!
 
对话鲁冠球:解读常青树之谜
2015-07-29 17:08:35 浏览:1060
    

  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程冠军摄

  记者:今天的话题主要想向您请教关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文化建设。您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常青树,请您先谈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认识。

  鲁冠球:企业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事情,它就像学生的年龄和学龄一样,年龄是一直慢慢地往上长,读书学习也要一年一年地往上进步,循序渐进。企业也如此,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说升级就升级。企业的生存就是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谁适应了市场谁就有生存的能力,也有了生存的权力。你要生存,势必就要按照市场的需求去做,去适应它。现在我们讲调整、讲淘汰,但有一点要弄清楚,资源是国家的,不是地方的,也不是企业的。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引进、消化、创新。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逐步提高。调整是要尊重规律的,任何事物都有规律,不要等到有损失了才调整。

  有人问我,你是不是今年可以超1000个亿?我说这么多年了,每年增长25.89%,奋斗10年添个“0”。企业重要的不是发展速度,而是发展质量,更重要的是效益,是增加附加值。今年我挣100个亿够了,关键是怎样节约生产,提高附加值。这就要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把成本降下去。现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提得很好。节约是一种美德。整个世界、整个地球资源只有这么多,需求却越来越大,到处都在搞开发,开发就会有污染、有浪费。由于污染,我们会经常受到酸雨的危害,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只有浪费少了,排污少了,我们的空气质量才会变好。节约当然还要有开源,重要的就是开源节流。

  记者:万向这些年是不是建立了预防危机的一种机制呢?万向所推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鲁冠球:不需要什么预防机制,主要是要看到未来,预防就是要调查市场需求,了解了市场就是创造市场,了解的过程也就是适应的过程,然后在适应的基础上去创新。说到文化,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思想,包括动物也是有思想的,比如,窗外的这群鸟,我早晨看到,晚上也看到,为什么这群鸟它这么飞?为什么它会上下翻飞,会俯冲?原来它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规律。后来我发现,除此之外还有一只领头的鸟在飞。鸟都是这样,人怎么可以没有思想和文化呢?思想就是文化,人如果没有思想连动物都不如。一个家庭孩子怎么教育,一个企业怎么把员工凝聚在一起,一定有一种文化。现在,中国已经走向世界,中国有很多民族,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文化,你怎样将它融合在一起,那就需要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去融合它。你体谅我,我体谅你,我为你服务,你为我服务,我满足你的需要,你满足我的需要。我怎么帮助你,你怎么帮助我,我在你身上学到你优秀的东西,你在我身上学到你需要的东西,这样大家相互之间就融合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是一种文化的隔阂所造成的,换句话说,矛盾的产生主要是文化的隔阂。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文化的隔阂,人与人思想不统一,就产生了矛盾,人与人之间如果文化融合了,社会就和谐了。

  记者:记得李铁映同志说过,企业家要学会看三重天象:一是看国际的,二是看国内的,三是看地方政府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这是不是说企业家要讲政治?

  鲁冠球:企业家的视野决定企业的发展范围和发展方向。现在我们就好比站在月球上看地球。我们搞企业的是生产商品的,你看得多远,你的产品就能提供到多远,你看到世界的需求了,你生产的产品就能够适应世界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具有全球视野。也正因为如此,万向才能走出去、办成跨国公司。有人说企业家与政治要有一个黄金的距离,我认为不是距离的问题,人总要有一种思想,如果你的思想升华到为人类做贡献,这就是政治。能够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就是企业家最大的政治。

  应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越来越好。我是曾是十三、十四大党代表,也是第九、十、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从参政议政一路看过来、听下来的,实践过来,我感觉如今工人、农民地位越来越高,企业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政府、各级部门都是为企业、为农民服务。过去,税务、工商部门来找我们,我们都怕,但现在不怕了,不怕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己首先遵纪守法、照章纳税。这样,他们来了我们就不怕了。如果自己要偷税漏税,他们来了肯定怕。一句谚语说的好:“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遵纪守法了,就理直气壮,税务来了也就不怕了。另外,第二个原因是现在的各级政府部门的确都在改变,增强了服务意识,税务不但收税,他们还为企业服务,培养税源,增加税源。这一点,让企业很欣慰。

  记者:海尔的张瑞敏说,日本的企业家精神是团队精神,欧美的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精神,中国的企业家则缺乏自己的精神,您怎么看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鲁冠球: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你一定要想办法为人类负责,这就是正经的企业家精神。搞企业一定要做一个正经的企业,你是搞产品的,你的产品要对人类负责,不能假冒,不能破坏资源,要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对人类负责首先要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资源负责,对环境负责,不能做有害的事,这样你才能为人类做出贡献,也只有这样你才是正经的公司。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这么做,因为大是由小开始的,只要从小的时候一点一点做好了,就会逐步做大,大了也会做好,因为大是小的积累。小的做不好也就永远做不大。跟人的成长一样,在幼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孩子怎么走路,怎么吃饭,怎么学习,怎么待人接物,再大一点,就教育他学习知识,为人类去创造。进入社会以后,就开始教育他学会共同再融合,互相再学习,进入社会还要求他学会独立思考。人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刚才我谈到,我在北京开会期间,住在宾馆里,每天看到一群鸟在我的窗前飞,这几天我天天在观察它,看它们是怎么飞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做?我的目的是学习和思考。我们要有学习精神,我每天要看很多很多资料,所以为什么万向42年高速成长?一句话:学习思考,与时俱进。

  记者:您是一位有爱心的人,知道您的家庭教育做得也非常好。您的儿子鲁伟鼎成功接班,您的女儿也非常优秀,并且他们都十分孝顺。中国古代有《朱子治家格言》,您是不是也有一套“治家理论”呢?

  鲁冠球:我的女儿在北京工作,很有孝心,非常孝顺。我参加全国两会15年了,我每次来开会,女儿工作之余天天都会来酒店陪我。关于企业的传承和接班问题,企业的第二代能否顺利接班,还要看他的素质。他能够把这个企业做好,何乐而不为?为什么有的第二代接班失败了,主要是能力和素质问题,一切都要在实践中检验。

  关于家教,我没有什么治家格言。我只教子女要有做好事的能力,不要去做坏事。一个人思想首先要好。这个思想,为人类做贡献是最高的政治目标,也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为人类做贡献首先要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你就把企业办好,把产品质量搞好,不要坑蒙拐骗,不要污染环境,这样整个指导思想就明确了。同时,我教育子女爱国、爱党,我的经历告诉我,只有共产党,才能治理全中国。当然,共产党这么大的一个政党,永远不犯错误也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我们发生过“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是,通过拨乱反正,我们纠正了错误,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究其原因,关键是我们的党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纠错机制。一个国家总要有一个政党,现在看,有水的地方就有共产党,我们现在拥有8000万共产党员,共产党带领我们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试问哪一个党能够把中国治理得这么好?哪一个国家能够把这么许多民族统一起来?要搞企业,就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共产党使我们的国家安定繁荣和谐,我们做企业的才可以安居乐业。

  记者:谈到党的建设问题,有的民营企业非常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有的则不够重视,您怎么看待党组织在民营企业的作用?

  鲁冠球:万向有3万多名员工,1500多名党员。我们有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我是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这就好比居家过日子,一户人家总要有一个当家人,这么大的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怎么可以没有党组织?党带领我们走向了改革开放之路,所以我们就要跟党走。每年的七月一日,我都要给党员上党课。在万向,干部要在党员中提拔。在优秀人员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提拔干部,不是党员不能当干部。我们的一把手都是党员。在企业里,我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我是党员以后,几十年来始终如一。

  记者:您在万向推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是西方的管理,还是中国的管理,或是您自己发明的一种管理呢?那么当今世界,您比较看好的企业家是谁呢?

  鲁冠球:什么管理,这个讲不清楚。中国有中国的特色,我的企业有我的企业的特色,我采取的是“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人人头上一方天,个个争当一把手”。这个理念是我在实践当中逐步推行并逐步提高的。我研究过西方和日本的管理模式,也很佩服日本的稻盛和夫等。我的做法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哪一种模式都各有长处。企业的法则是适者生存,比较起来我还是最喜欢自己的,我有这个自信。谁能生存下来,谁就是好的。好与不好,能生存就好,企业如此,政党也如此。我认为,共产党带领我们走改革开放之路,这条路走对了,中国的改革下一步还会逐步升华。是不是好的改革要看发展,是不是发展要看生产力,生产力发展了,改革就成功了。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嘛!要看它是不是符合三个有利于?什么标准?人民满意的标准,生活水平提高就是标准,社会安定就是标准。
记者:现在理论界和企业界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都十分关注,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有的说要国进民退,有的说要民进国退,包括国有企业的占据垄断行业,民营企业日子不好过等等一些看法,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鲁冠球:我认为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消极悲观,自己的路自己走。这两年浙江企业也在走出去,搏击国际市场,现在万向集团的国际市场非常好。因此,企业的国际化要看你这个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你有什么力量做什么事,你自己有什么力量,你自己有多大的理想。有多大的实力,做多大的事,不要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要量力而行,看菜下饭。

  

对话鲁冠球:解读常青树之谜(图)

 

  鲁冠球与记者程冠军对话

  记者:有人说企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文化的升级,您是不是有这个体会呀?

  鲁冠球:不能这样说,确切些应该说首先是思想上的升级。思想升级,然后是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脚踏实地,按规律办事。首先思想要有高度,然后不管怎么高,你还要立足实际,离开实际什么都是空想,都是妄想。我们还拿刚才窗外的这群鸟来比喻,我在房间休息的时候总是在看这群鸟,对窗外这群鸟观察了好几天,才发现它们的飞行和生活规律。因此,观察自然中的一些事物,从自然界中的现象,我们可以找到事物的规律。经济有经济的规律,做人有做人的规律,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什么东西不能逆规律而行。逆规律而行一定要受到惩罚的。你如果乱砍乱伐,那你就破坏了自然生态。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我们今天为什么提出了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这个道理。

  记者:您感觉使万向保持基业常青的最大的秘诀是什么?

  鲁冠球:最大的秘诀就是我在发展当中一直没有超越自己的能力。从未止步,也从未超越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说,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现在有一个这样的问题,许多企业家,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一个企业长期居于高位,几年、几十年之后,他就会高度地膨胀。这样,他就会对这个企业开始失察,然后这个企业就会出问题。原因就是他不够冷静了,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因此,企业家一定要审视自我,审视自我有多少能力,自己在什么位置上。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好的自控能力,那么没有控制能力就要遭到惩罚。企业亦同社会,一个社会,不但要有健全的法律,还要有道德的约束,要有道德文化,用道德来弥补法律的不足。在企业就是要建立一种文化,靠文化去融合。现在我们要创建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迫切需要。如今的社会,人心太浮躁了,把过去许多优良的东西丢掉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把好的东西也引进来了,一些不好的东西也跟进来了。一个企业家能否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要看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想觉悟了。有这个觉悟,有这种思想境界的人,就是一个对人类有益的人。

  记者:管理学界有两个难题,有人强调绝对执行,有人强调管理者与员工的自由沟通,您感觉这两种观点,哪种对于企业更重要呢?像您这么大的企业,几万名员工,怎么做好沟通呢?

  鲁冠球:没有什么重要不重要,关键看放在什么地方。执行,你错了也去执行吗?决策有对有错,对的就执行,下级认为不对就不执行。为什么不执行?可以讲出道理。如果是对的,绝对要执行。

  沟通主要是文化的沟通,就是用文化来沟通。文化就是用一种无形的东西,无形的东西可以变成有形,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的,在企业建立一种文化。有形的东西是有限的,无形的文化是无限的,它是无缝不入的。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就是致力于建立了一套万向的文化,然后让它深入员工的心中。具体地说,就是处处关心员工,让员工自觉去工作,自己要去工作。只有自己去工作,他们才会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事。因此,沟通要达到这样一种水平,一种能力,一种境界。自我管理,无形的,也要无为。要用无为的一种方式管理。无为而治,这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的东西我们能用好就好了。

  记者:我感觉您很注意自己的学习,这些年来您是怎么不断地学习的呢?

  鲁冠球:我觉得知识都是人类的结晶,不管什么样的创新,我认为,把过去好的用好就是最大、最好的创新。创新不是凭空创新,离开实际的创新是不行的,一定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我认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企业这些提法都非常好。人的一生,从生下来一直到生命停止,整个过程都是学习的过程,人生精彩不精彩,关键看你怎么学。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无知的,人如果不学习就会永远无知,无知就会做出无耻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我现在天天讲,我有两个不够用,一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二是感觉知识不够用。文章来源:理论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