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品牌创优网!
 
腾讯入股永辉,实体商业入局线上寡头争夺战
2017-12-12 10:45:00 浏览:1552
    

(一)

企业都想在午夜搞个大新闻。比如上周传出要联姻腾讯的永辉,又这么干了。

12 月 11 日晚间,永辉超市发公告称,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5% 股份。同时,腾讯拟对公司控股子公司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拟取得云创在该次增资完成后 15% 的股权,有关增资事宜具体细节将由双方进一步磋商并签署正式增资协议确定。

这标志着腾讯入股永辉超市传闻落实。半夜放料实在是一种对媒体来说不咋么人性的行为。但没有办法,灵兽君只能半夜码字儿。

果然,腾讯看中的永辉的 ” 新零售板块 ” ——超级物种正是永辉云创今年 1 月孵化的项目。

根据此前永辉公告,永辉云创是永辉超市新业务的孵化培育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注册资本为 10 亿,永辉超市持股 52%,今日资本持股 12%。永辉超市采用 ” 高端超市 + 生鲜餐饮 +O2O” 混合业态(超级物种),与盒马鲜生类似,目前已经开出了 19 家店。超级物种的门店中包含了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等板块。

图片来源:赢商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永辉云创旗下还包括了永辉生活,涵盖永辉生活实体店(包括会员体验店、优选店、永辉生活,未来统一命名 ” 永辉生活 “)以及永辉生活 APP。

与阿里系的盒马鲜生不同,超级物种虽然也赢得业界一片叫好,但在线上线下融合上,却稍逊一筹。显然,腾讯的入局可以在资金和技术上弥补超级物种的这一短板——前提是永辉和腾讯的融合要能够深入,而不能像此前与京东的合作一样,止于蜻蜓点水的层面。

对永辉来说,有腾讯的助力,在业态创新上将会更加没有顾虑,毕竟无论是超级物种,还是永辉生活实体店及 APP,都不是一个短期内就可以大幅盈利的项目,需要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更雄厚的资金支持。话说回来,永辉也是国内少有的能够依靠内部体制维持着不断创新的本土商业企业。但尽管如此,永辉仍然缺乏互联网基因,这一点无论从零售业的商业模式上如何变化,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解决,与京东的合作同样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但腾讯的入股,使之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但《灵兽》在此前的报道中分析的观点:腾讯入股永辉或云创都无法控股,那么腾讯对超级物种的影响又能有多深呢?如果双方仍然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合作,那未来依然很难见到大的成效,或者说无法与阿里对收购的大润发(要改造成盒马鲜生)以及盒马鲜生的掌控力度相比。

因此,双方的合作仅仅是第一步。如果要在未来新零售的市场上对标阿里,腾讯和永辉的合作就不应该止步于只谋求持股永辉 5% 和云创 15%,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增持永辉股权的可能。要知道,就连庞大的京东,腾讯也已经是其第一大股东。当然以永辉以及实体商业企业的行事风格,让腾讯直接控股的可能性短期内也不会太大,但适当地成为大股东之一(比如第二大股东?),才能让腾讯在 ” 改造 ” 未来永辉云创上有足够的话语权。这一点,永辉应该也并不会排斥。

抛开互联网或电商巨头的层面,资本对实体商业真心是 ” 杀气重重 “,志在必得。

(二)

从另一个角度,《灵兽》认为,随着腾讯与阿里渗透至线下零售渠道,未来商业将呈现几大特点:

1)零售巨头进入资本厮杀时代

未来中国零售业的竞争将不仅仅是在经营技术或模式上的竞争,而会进入到以资本为基础的,巨头与巨头之间倚仗背后的资本和资源互相厮杀的时代。

这意味着,大型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直接,也更加残酷。既往的生态圈不复存在,身处其中的企业将在经历 ” 红海中的红海 ” 这一煎熬过程后,才有可能迎来新的蓝海。

2) 互联网巨头将以更强势的角色改造传统商业

这一点毫无疑问,互联网巨头的介入,将会改造传统商业在数据、营销、决策及线上线下融合上的落后思维与做法,这一角色将会更加强势。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也常常在高喊 ” 赋能 ” 实体商业,所谓的赋能是将线上的大数据及营销方式应用到实体商业上,但同时也是将自身在线上难以完全消化的体量和能量通过线下渠道得以释放,进而保证效率与价值最大化。

当然,一如这个观点所言:无论阿里还是腾讯,亦或其他技术先行者,其在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对实体零售的支持,可帮助其落地数字化转型,加速新业态的创新和变革。未来零售在渠道上没有线上与线下的边界,一切打通、高度协同形成生态圈,从消费者出发,以更优的服务和更高的效率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实体商业或将被迫选边站队

阿里系还是腾讯系,亦东是腾京系,新零售是概念也好还是已经在实践落地也好,它已经是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理念,处在这个时期的零售企业将被迫选边站队,比如苏宁之结盟阿里,而五星电器在 12 月 11 日联手了京东,未来随着阿里和腾讯在线下的相互较劲,双方的对垒在所难免。但做为实体商业企业,你将不得不做出选择——你也可以选择自己活下去,但这并不比选边站队更容易。

4) 对垒几无悬念,但寡头相争谁得利?

《灵兽》去年曾强调,实体商业要避免成为互联网巨头或资本的附庸。遗憾的是,它正在成为现实。入股永辉只是一个开始,这个开始意味着腾讯与阿里巴巴之间在支付、电商、云计算等领域的竞争,全面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根据相关资料和报道显示,目前二者的竞争已经扩张到社交、金融、泛文娱体育、医疗健康、游戏、交通出行、智能硬件、旅游房产等多个领域。

如今,实体商业领域又成为两者较量的战场。当我们暂时抛却未来谁胜谁负的判断,不难发现,中国零售业的竞争不知不觉由实体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转移到了线上巨头之间的竞争,并在逐步进入寡头相争的阶段——这对于零售业来讲,究竟是祸是福?

(三)

不过,尽管业界的分析大多聚焦于超级物种。但被大家忽视的永辉生活其实未必不是腾讯相中的一大看点。

这个被称为 ” 永辉小店 ” 的类似便利店的业态,和永辉生活 APP 一起,是永辉双线融合的试验田,以 24 小时运营、半小时送达、满足生活 80% 所需为定位,其中实体店定位为生鲜超市和 O2O 节点,体量 80~150 平米,承载商品销售、服务体验、线上引流、最后一公里物流节点等功能;截止到 3 季度末,永辉生活达到 102 家(上海 64 家),其中三季度增加了 51 家。而 APP 则提供包括商品销售、快餐外卖、食材企业购、洗衣、家政等服务。

据公开报道,永辉生活近 1/3 门店已实现盈利,线上订单占比已超 20%。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预计 2017 年末永辉生活的门店数将达 200 家,未来 5 年有望达 2000 家以上。永辉也表示,2018 年,永辉生活将把 ” 上海模式 ” 复制至全国,以 1 天开 1 门店提速至 1 天开 3 店,加速拓展到成都、南京、杭州、广州共 10 个城市。

这种小店其实是当前便利店业态的一大杀手。

1. 拥有便利店的功能,并结合生鲜高频与刚需属性,高粘度聚客。而生鲜是永辉最拿手的经营品项,在这方面,永辉生活小店在生鲜经营上有其自身特色;

2. 自有品牌占比将提升至 50%。永辉生活店单店 SKU 在 1000 左右,毛利率约 20%。目前自有品牌 SKU 占比约 10%,集中在饮品、杂粮、日用品等,自有品牌整体毛利率约 40%。未来自有品牌的占比将提升至 50%+。永辉自有品牌依托于专业团队和达曼国际(持股 40%),永辉战略规划纲要中计划至 2020 年全公司自有品牌销售占比 10%~15%;

3. 合伙人制度保证积极性。来自中信证券的资料显示,永辉会员体验店、优选店、永辉生活店在自营和加盟模式之外,开创了合伙人制模式。100 平米的门店标准配置为 6 人(1 店长 +5 组员),视门店客流量而酌情增减。门店盈利后,合伙人小组提取盈利的 70%,公司保留 30%;未来,中后台人员也将参与到合伙人制中,与前台门店的盈利紧密挂钩。这将比目前包括 7-11、罗森、全家及美宜佳等内外资便利店企业的制度更有激励,加上永辉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大卖场的合伙人制度,复制到永辉生活这一业态上轻车熟路。

所以,除了超级物种,永辉生活这样的小店通过线下线下融合后的效应,应该也是腾讯最看重的资源之一,仅从腾讯而已线下渠道的目的出发,永辉生活是比超级物种更有价值的渠道才对。

因为,作为最大的社交平台,微信能将线上线下涉及零售所有场景和环节的会员、支付及信息系统全面打通,用户只需有微信,就可以完成线上线下所有的消费环节。而只需一个微信,腾讯和永辉就可以籍数据而对所有线上线下的用户提供更精准的营销与服务——前提是有足够的线下网点和样本,超级物种显然不具备大规模复制和在全国各地快速落地的可能性,永辉生活却恰恰具备这样的条件。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乐琰援引资深零售人士沈军的分析称,从永辉超市角度而言,通过引入腾讯这样的投资者能促进永辉超市未来进行更多的线上线下导流和结合新科技等方式的新零售发展。《灵兽》对此深表认同,作为线上最大的流量入口,腾讯在几乎所有领域都风生水起,却一直在商业(包括电商)上始终没有利用好自身的这个最大优势,而线下实体商业应该给了腾讯更大空间的发挥。

但《灵兽》也认为,此前京东入股永辉,合作下来《灵兽》感觉总归是形式大于内容,但愿与腾讯的结盟能给永辉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因为,灵兽君其实也很想看看,除了阿里改造实体商业后呈现的新零售,另一个嫁接了互联网巨头后打造出来的新零售,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新物种?

只有一个人的江湖,总归是寂寞的,是不是?

作者:李又寻欢

来源:灵兽 ID:lingshouke

责任编辑: